“国内哪个银行最好?”这个问题,估计每个稍微有点理财意识或者需要频繁跟银行打交道的人,心里都盘算过。说实话,这个问题一开始就有点掉进概念的陷阱里,感觉像是问“哪个牌子的手机最好”一样,答案真的太个人化了,而且还得看你到底看重的是什么。是手续费低?网点多?还是APP好用?或者对公业务特别方便?我接触过的客户,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的侧重点千差万别。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个客户,是个做外贸的小老板,他之前用一家股份制银行,结果每次国际汇款都比别人多收不少手续费,而且到账时间不稳定,客户那边抱怨了好几次。后来他转到另一家大型商业银行,专门跟进他业务的客户经理非常给力,不但给他在手续费上谈了优惠,还主动帮他优化资金流转的方案,客户的体验一下就上去了。这事儿让我明白,所谓“最好”,其实是和具体场景、具体需求高度绑定的。
再比如,有些年轻人,特别是刚毕业的,他们可能更看重APP的易用性、有没有各种新潮的理财产品,以及手机银行的快捷支付功能。我见过一些同事,他们自己常用的就是一家网上银行,因为不用跑网点,操作也流畅,很多基础业务都能在手机上完成,这效率,对于他们这种经常出差的人来说,简直是救星。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虽然网点不如国有大行多,覆盖面也有限,但在某些特定区域,它们往往和当地企业结合得更紧密,服务也更接地气。我有个朋友在某南方城市,他当地的银行,给小微企业贷款审批速度非常快,而且客户经理对当地的产业生态非常了解,能给很多实质性的建议,这在全国性大银行里,有时候反而没那么容易找到。
当然,要说基础设施和覆盖面,国内的大型商业银行,比如工、农、中、建,它们的服务网络几乎是无处不在的,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无论你在哪个城市,哪个县城,大概率都能找到它们的网点。而且,它们在传统金融业务,比如存款、贷款、xyk这些基础业务上,产品体系非常完善,而且相对稳定。
但是,正是因为它们体量大,很多时候在创新和服务细分上,可能就显得稍微“慢半拍”。比如,一些个性化的需求,或者非常细致的客户服务,有时候你在大型银行可能就需要多跑几次,或者经历更复杂的流程。我曾经帮一个客户查询一笔多年前的流水,那家银行的系统年代久远,找起来费了很大劲,虽然最后找到了,但过程确实有点折腾。
而且,在一些科技和数字化转型方面,虽然大家都在努力,但效果嘛,参差不齐。有些大型银行的APP做得确实很不错,操作也很方便,但也有的,感觉还是停留在“能用”的阶段,用户体验并不算特别好。
股份制商业银行,像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等,它们往往在服务和产品创新上更灵活一些。招商银行的“金葵花”理财服务,在我看来,是很多股份制银行服务标杆,那种一体化的理财体验,确实吸引了不少客户。
还有一些股份制银行,它们在互联网金融、手机银行APP的开发上也投入比较大,用户体验做得相对比较领先。比如,我发现一些股份制银行,它们在支付场景、生活服务整合方面做得比较好,这对于年轻用户来说,吸引力挺大的。
不过,股份制银行的网点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于一些不在大城市生活的人来说,办理业务可能就需要考虑交通便利性了。而且,它们的某些业务,比如对公业务的某些高端服务,可能还是大型银行更有优势。
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它们的特点就更鲜明了。顾名思义,它们的服务范围和客户群体通常是区域性的。我接触到的很多城商行,它们在服务当地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比如,一些城商行在审批流程上会更灵活,而且对当地经济环境和企业情况更了解,因此能提供更贴合实际的金融服务。有些时候,跟当地的银行打交道,你更能感受到一种“亲近感”和“便利性”。
但是,它们在全国范围内的服务能力和产品线,肯定就没法跟大银行比了。如果你经常需要跨地区、跨国界地进行金融活动,那么选择它们可能就不如选择大型商业银行或一些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方便。
所以,回到最初那个问题“国内哪个银行最好”,我的建议是,别纠结于“最好”这个绝对的词。你应该问的是:“哪家银行最适合我?”。你需要梳理清楚自己的核心需求:
然后再去了解不同银行在这些方面的表现。比如,如果你是做大宗进出口贸易的,那么大型商业银行在国际结算方面的经验和网络可能是首选;如果你是追求极致的手机银行体验,并且不介意网点数量,那么一些在科技上投入较多的股份制银行可能会更合适;如果你是当地的小企业主,那么对你更了解的城商行或农商行,反而可能给你带来惊喜。
当然,我这里只是从一个比较宏观的角度聊了聊,实际情况中,同一家银行,不同的支行,不同的客户经理,给你的服务感受也可能不一样。所以,多去了解,多去体验,找到那个最顺手、最能满足你当下需求的,就是你心目中的“最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