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股价为何屡创新高?从业者聊聊那些“看不见的手”

茅台股价为何屡创新高?从业者聊聊那些“看不见的手”_https://www.qmgjg.com_恒生指数是什么_第1张

“为什么茅台股价一直涨?”这问题,但凡在资本市场摸爬滚打过的,或者稍微关注过A股的,怕是都听过、问过,甚至自己琢磨过。这酒,不就是喝的吗?怎么价格就能这样,在很多人看来,甚至有点“不讲道理”地往上走?我刚入行那会儿,也觉得不可思议,觉得这背后一定有什么猫腻,或者说,一定是大家对它的价值判断出现了偏差。

市场需求与供给的“永恒博弈”

说实话,刚开始接触茅台,更多的是从消费端去理解。那时候,普通人要喝上一瓶飞天茅台,还得托关系、排长队,甚至还得搭配其他酒一起买。这种稀缺性,自然就推高了它的价格。而这种稀缺,又不仅仅是生产线上的问题,更是一种市场心理的投射。人人都想喝,都觉得它值钱,这种共识一旦形成,需求自然就旺盛得不行。

而供给端呢?茅台酒的生产,又不是说你想多就能多,它有它自己的工艺、年份、存储的要求。那种“陈年”、“窖藏”的说法,背后是真金白银的时间成本和工艺成本。茅台自己也一直强调其“慢”,强调其“匠心”,这种“慢”恰恰又加剧了它的稀缺性。你想催它快一点,它可能还不愿意呢,因为它知道,一旦“快”了,那种独特性就没了。

所以,从最基本的供需关系来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茅台都处于一种“需求远大于供给”的状态。这种“供不应求”,是它股价不断攀升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当然,这其中还有很多细微之处,比如渠道的加价,消费者的囤积,但归根结底,都是围绕着这个“稀缺”二字做文章。

品牌价值与文化符号的“价值放大器”

说实话,要论酒,中国好酒不少,很多在工艺、口感上也丝毫不逊色,但为什么就茅台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这背后,品牌的力量是决定性的。我记得有一次,跟几个做高端礼品的朋友聊天,他们说,送礼,尤其是重要的场合,茅台几乎是个“安全牌”。你送其他酒,对方可能不认识,或者觉得档次不够,但茅台,几乎没人不认识,而且一瓶茅台摆在那儿,它自带一种“面子”,一种“体面”。

这种“面子”和“体面”,说白了就是品牌附加值。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饮品属性,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社会身份的象征。在很多商务场合,或者家庭聚会,一桌饭下来,如果桌上能出现一瓶茅台,那种氛围、那种价值感,是其他酒难以比拟的。这种由“面子”带来的心理溢价,又反过来支撑了它的高价格。

而且,茅台在品牌营销上,也做得相当“克制”和“高级”。它不像很多快消品那样铺天盖地的广告,而是更倾向于通过事件营销、文化植入,甚至是一种“不愁卖”的姿态,来维持其高端形象。这种“饥饿营销”和“稀缺感”的结合,让它的品牌价值不断被放大,也让投资者对它的长期价值充满了信心。

投资属性的“价值锚定”

最近几年,尤其是在经济增速放缓,其他投资渠道回报不那么确定的情况下,茅台的“类资产”属性越来越凸显。我见过不少客户,把茅台当做一种“蓄水池”。尤其是在过去一两年,市场整体波动比较大的时候,不少资金会选择往茅台这样的“硬资产”里避险。毕竟,大家觉得,这酒是刚需,而且就算放着不喝,它自己还会“增值”,至少不会像股票一样说跌就跌得那么厉害。

茅台的这种“价值锚定”效应,也体现在其产品的流通性上。即使是未开封的茅台酒,在二级市场依然可以流通,而且价格通常比出厂价高出不少。这种“买来就能卖”的属性,让它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金融属性。当然,这种属性的出现,也反过来进一步推高了其市场价格。

我曾经尝试过一次,就是以略高于市场价的成本买入一箱飞天,然后放了一年。一年后,在不考虑保管成本和时间成本的情况下,它的市场价确实是涨上去了。但这中间的风险,比如储存、被假冒的风险,也是存在的。而且,这种“投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在消耗掉一部分的“消费”需求,形成一种自我实现的循环。

渠道与资本的“共振”

要说茅台股价为什么一直涨,绕不开的就是它的渠道和资本运作。我记得当年,飞天茅台的出厂价和市场价差距很大,中间的利润空间,就被渠道环节吃掉了。后来,茅台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采取一些措施,比如提高直销比例,推出一些“拆箱令”,限制单瓶销售等等。这些措施,初衷是为了打击炒作,但客观上,也使得渠道的加价行为变得更加隐蔽,或者说,把一部分利润成功地“收归”到了自己手里。

资本市场也乐于见到茅台的稳定增长和高盈利能力。作为A股的“白马股”代表,很多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都会配置茅台。这种机构投资者的“抱团取暖”,本身就会对股价形成支撑。而且,茅台的盈利能力,确实是在不断提升的。它不是靠虚头巴脑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销售收入和利润。这一点,对投资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安全垫”。

我也见过一些不太成功的尝试,比如茅台自己推出的一些系列酒,或者是一些跨界产品,市场反响就不如飞天那么热烈。这说明,消费者对茅台的认知,很大程度上还是集中在其核心产品上。资本市场也更看重这部分“硬核”的价值。所以,虽然有各种尝试,但最终支撑茅台股价的,还是那个经典的“飞天”。

未来的不确定性与“超预期”

当然,说到“一直涨”,这个说法本身就有待商榷。资本市场哪有什么“只涨不跌”的,任何一家公司,都会有周期。只是相对于很多其他公司,茅台的表现确实是“稳健”甚至“超预期”的。我也遇到过一些客户,因为茅台价格短期波动而感到不安,但从长远来看,只要它核心的生产、品牌、渠道优势还在,只要市场对它的认可还在,那么它就有继续保持强势的可能。

我一直觉得,理解茅台,不能只看当下的价格,更要看它所代表的那个“稀缺的、高价值的、深入人心的”的品牌。它不仅仅是一家酒厂,更像是一个“国民品牌”的范本。当然,风险总是在的,比如政策变化、消费习惯改变、甚至是一些我们还没预料到的“黑天鹅”事件。但是,在当前这个阶段,支撑茅台股价上涨的逻辑,依然是清晰且强大的。

所以,当别人再问我“为什么茅台股价一直涨”的时候,我可能会回答:因为它的“供不应求”依然存在,它的“品牌价值”还在被不断强化,它的“投资属性”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金,再加上渠道和资本的“共振”,最终让它在一个“预期之上”的轨道上运行。至于未来,市场永远是最好的裁判,但至少目前来看,这个“裁判”对茅台,是相当“偏爱”的。